「不給糖,就搗蛋」―遲來的萬聖節趣味活動
今年的萬聖節剛過,但是同學們的興致不減,於是老師們今天特地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安排了一個後續的全校萬聖節趣味活動。首先由四年級的吳佳儀老師生動活潑地講述該節日的由來以及慶祝的方式,接著由各班老師分別指導同學們製作“摺紙南瓜小提包”,然後同學們便紛紛地提著自己所作的南瓜提包,到各班級去索討糖果,當然,同學們必須清楚地説出「不給糖,就搗蛋」的頑皮話,才能得到老師的糖果。同學們都樂的滿載而歸,更迫不及待地吃著自己的戰利品。
今年的萬聖節剛過,但是同學們的興致不減,於是老師們今天特地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安排了一個後續的全校萬聖節趣味活動。首先由四年級的吳佳儀老師生動活潑地講述該節日的由來以及慶祝的方式,接著由各班老師分別指導同學們製作“摺紙南瓜小提包”,然後同學們便紛紛地提著自己所作的南瓜提包,到各班級去索討糖果,當然,同學們必須清楚地説出「不給糖,就搗蛋」的頑皮話,才能得到老師的糖果。同學們都樂的滿載而歸,更迫不及待地吃著自己的戰利品。
根據史料記載,米粉起源於五胡亂華時期。當時中原地區大批漢人為了逃避胡人的迫害,紛紛南遷到了以稻米為主食的長江流域以及閩浙地區。不過,他們依然保留了做麵食的習慣,將大米磨成粉,加水做成米團,煮熟後再壓製成麵條狀,這便是米粉的雛形。後來又發展出粗細不同的式樣,並且曬乾後,以便長期保存,於是演變成了今天的米粉。 台灣最著名的米粉產地是在新竹地區,其質地纖細,不易斷裂,無論以湯汁煮或乾炒都能保持爽口的彈性,而且入口以後,能品味出白米的香氣,非常地受歡迎。 炒米粉是台灣的傳統經典食品,無論在節慶、喜宴、廟宇活動、祭祀、餐會或家庭的餐桌上,常常都會有這一道可口的佳餚,不僅方便調理,而且經濟實惠,可説是首屈一指的大衆料理。 上周六(4月1日)是第一學期的最後一天上課,因時近清明節,本校二三四年級的老師們特地和同學們分享這一道美味可口的台式炒米粉,並且介紹米粉的來源以及簡易食譜;同時,還讓同學們親自動手調理,體味掌厨的樂趣。
本校在第三學期的最後一天9月17日,舉行了一項別開生面的趣味活動―睡衣派對。當天所有師生都穿著自己喜歡的睡衣來校上課,而沒有穿睡衣睡覺習慣的,則可以選擇穿著家常便服。 我們希望藉著這項活動促進師生之間的情誼,建立認同感,把學校當成一個親密和諧的大家庭,以增進同學們學習中文的動機。 當天一早,同學們一進校門便迫不及待地互相炫耀自己的睡服以及心愛的抱枕或玩具等。個個精神飽滿,活力十足,毫無睡容或睡意,笑聲此起彼落,樂成一團! 在課堂裏,同學們彼此分享了自己的睡前活動,比如聽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講故事、看故事書、聽音樂、玩電子遊戲、吃點心、甚至和自己心愛的抱枕或玩具偷偷地述説心中的小秘密等等;接著大家一起觀賞介紹中華文化的動畫影片,並且一邊享用自己帶來的美食;最後還分組玩各種有趣的中文教學遊戲。下課鈴響時,同學們在歡樂的氣氛中互道珍重,相約下個學期再見。